循环经济是否可行?
月泉社区每个月有1600吨的水晶废料,是否有再利用的可能呢?
其实,在浦江其他地方,有人已在这样做。浦江恒力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韵投资开了一家专门回收废渣的公司。早些年,陈韵组装了回收水晶废弃物加工成原料玻璃棒的生产线,每天10吨水晶垃圾经过1650℃的大熔炉后冶炼成了玻璃水,然后制成晶莹剔透的白色、黑色水晶玻璃棒,随后又可以将成品出售给水晶加工企业用来切割成水晶。
去年,他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两条生产线,生产线每天24小时运转,可消化掉五六吨水晶废料,一年运行下来已吃掉2200多吨水晶废料。浦江其他一些企业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行动起来的依然还很少。
记者手记
水晶产业对于很多人意味着财富、就业的机会等等,但是水晶产业对于另外一部分人却意味着空气、水质、环境的污染,以及这种污染所带来的担忧。面对大大小小分布在浦江各个角落的水晶作坊,以前,很多人选择的词汇是“没有办法”。
如今,浦江的水晶产业迫切需要升级和转型,迅速出台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找到水晶产业循环发展之路。改变小散乱的局面后,向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产品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向个性化、精品化方向看齐,提高艺术含量,推进材料创新,加快设备升级和工艺流程革新。
但,这个步伐不是太快而是太慢。记者走访发现,虽然污染整治成效初现,但是远没有达到宜居的地步。走在社区里,就像在一个大工厂里,居民对于“蓝天碧水”的渴望依然强烈。
捷克是世界有名的水晶制品产地,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却控制得很好。捷克水晶除了在切割、制造过程中较好地控制了粉尘,更主要的是他们已经成功创造出了无铅水晶,有效地降低了重金属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个做法是否对浦江会有所借鉴呢?